当前位置:河南省医药院附属医院 > 肝硬化 > 肝硬化治疗 >
发布日期:25-10-10 阅读量198次 来源: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
慢性乙型肝炎如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,病毒在体内持续复制的同时,肝脏正经历着从炎症到纤维化的病理演变。如何有效遏制这一进程?我们特邀肝病专家程进明医生,从临床实践角度分享系统性的防治策略。
程医生强调:“规范用药是扭转战局的关键。”当前一线推荐的恩替卡韦、富马酸替诺福韦酯等核苷类似物,能将病毒载量控制在检测下限以下。他特别指出三个关键点:一是启动时机要趁早——只要符合指南标准就应立即开始治疗;二是用药依从性必须保证,擅自停药可能导致病毒反弹和耐药突变;三是定期监测疗效指标,通过HBV DNA定量、表面抗原滴度等数据动态调整方案。临床数据显示,持续病毒抑制可使肝硬化发生率下降70%以上。
在药物治疗之外,健康的生活习惯堪称第二道防线。程医生建议采取“三控原则”:控制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(BMI<24),避免脂肪堆积加重肝脏负担;控制饮酒量为零,因为酒精会加速肝细胞坏死;控制盐分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,预防腹水形成。运动方面推荐每天3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,如快走或游泳,既能改善血液循环又不会过度疲劳。
针对已存在的肝损伤,合理的膳食结构能起到辅助修复作用。程医生开出“护肝食谱”:优质蛋白优先选择鱼禽蛋奶,每天保证1.2g/kg体重摄入量;多吃深色蔬菜补充抗氧化物质;适量食用坚果获取不饱和脂肪酸。需要警惕的是,过量补充维生素A反而有害,应通过天然食物摄取为宜。对于食欲不佳的患者,可采取少食多餐模式保证能量供给。
“很多患者等到出现症状才就医已经太迟。”程医生提醒道。建议每三个月进行一次肝功能全项检查,重点关注ALT/AST比值变化;每半年做一次肝脏弹性成像评估硬度值;每年完成腹部增强CT排查微小占位病变。这些无创检查手段就像预警雷达,能在形态学改变前发现异常。特别是甲胎蛋白联合异常凝血酶原检测,对早期肝癌诊断具有重要价值。
随着病情进展,可能出现门脉高压、脾功能亢进等问题。程医生主张前瞻性干预:对于食管静脉曲张高风险人群,及时开展内镜下套扎治疗;血小板低于50×10^9/L时考虑部分脾栓塞术;合并腹水者严格限钠并合理使用利尿剂。通过多学科协作模式,能有效降低消化道出血等危急情况发生率。
长期患病带来的心理压力会影响免疫功能,形成恶性循环。程医生建议加入病友互助组织,分享抗病经验;尝试正念冥想缓解焦虑情绪;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。保持乐观心态不仅能提升生活质量,还能增强机体抵抗力。
站在医学发展的今天,慢性乙肝已从过去的不治之症转变为可控慢性病。程进明医生总结道:“通过精准治疗结合全程管理,绝大多数患者都能实现病情稳定,避免走向肝硬化终末期。”这需要医患双方建立长期信任关系,共同制定并执行个体化治疗方案。毕竟,对抗肝病既是技术活,更是持久战。
公益救助
病症索引
快速就诊通道
>>本院热点推荐在线咨询